四個不要有,談判更有力 – 溫故知新,四年回訓_一談就贏思維20班
遙想初次到一談就贏的課堂上已經是4年前的事,還記得當年是因為車禍的關係,對上了魔王級敵人,2017年同時完成了思維班、進階班與輔導員探班,也開啟了我斜槓的道路。
今年剛好遇到疫情的因素,思維20班原本年初的第2日課程一直延到今年11月才完成,而我才有機會報到學長回訓。
一轉眼四年,從當年完全沒有車禍談判經驗的小菜雞,到如已有諮詢處理近二百場車禍調解諮詢,二十多場理賠、不動產、勞資爭議、行政申訴,略懂談判的一般人。
四年後的回鍋受訓,原本只想很低調的回訓在檯下上課,當學弟妹的幕僚,沒想到在小組對抗時,變成第六組的主力輸出。
小組對抗完後, Alex老師有給出一些建議,最後結束課程後的幾天,也收到當天輔導員寄來的租店面綜合演練觀察表,就在思考,當天若「不要有」做什麼,會讓談判處理的更好 ?
簡單的整理了一下,有以上四個「不要有」
- 一、老闆「不要有」在談判現場
我可能平常工作主力輸出當習慣了,忘了當初 Alex老師交待的要在談判關鍵時,要留給自己伸縮空間,雅雯醫師那組就做的很好,這點在小組對抗賽時,在緊要關頭就丟出 : 我爸身體不好,不方便外出,所以我們再回去跟他討論一下。
- 二、「不要有」把對方所有陳述的,當作言之有理
談判,就是一場爾虞我詐,這種其實在車禍談判裡很常見,一個擦挫傷開口就要十萬,肋骨骨折沒住院、沒開刀,開口就要一百萬,其實他們很清楚所開出來的價錢對方不會完全買單,但為何還是開出這種金額呢 ?
對方用的策略就是高舉高打,但實務上並不是所有的場合都適合一開始就使用這招,去想辨法了解雙方「聲稱的」、「想要的」與「需要的」。
- 三、確定好的事,「不要有」再去測試對方的言語
有時在跟對方確認好數字時,在我的想法中,若這數字是定錨的話,那是不是代表,可以再近一步,我在小組對抗時就用這樣子做。
但Alex 有提醒,有時一件將近成交的案子很有可能因為我這個動作去激怒對方,所以在當已經確認好數字時,要避免去這樣子做,以免畫蛇添足。
- 四、「不要有」在成局後,情緒性的故意揭開底牌的行為
成局後的標準行為就是,平心靜氣與對方道賀,不論當時的情緒是多麼開心還是不爽,在當下這個時間點去揭開底牌,很可能讓已經結束的這局前功盡棄,而且日後也沒機會好好的再談。
最後很感謝第六小組,無法幫大家拿到冠軍,但非常開心能與大家同一組 ~~ 也期待大家都能抽到進階班 ~~
延伸閱讀: